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需要协同控制。
随着人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及国家支持力度的增强,农村污水治理将成为继城市污水治理之后的下一片蓝海。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根据住建部信息,住建部下一步对农村污水处理采取的策略是重点推进、梯次推进的办法,全国大致有1.6亿户的农村污水没有得到处理,按每户投资额1万元考虑,建设投资市场空间达到1.6万亿元。农村污水治理或成新蓝海 1.6万亿市场空间即将释放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2240平方米,属于世界13个贫水国之一,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的1/4。整治过的7.8万个建制村的农村环保设施长期稳定运行。水十条要求,2017年敏感区域(重点湖泊、重点水库、近岸海域汇水区域)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应全面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现有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应基本完成达标改造。
根据显示,地表水水质仍急需改善,其中人体不宜直接接触的地表水比例达到32.3%。2017年是污水处理厂提标、黑臭水体治理、污水管网建设考核年,2015年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部分重要目标要求在2017年底实现。田为勇说,环保部或将抽调一批监测人员,对大企业的稳定达标情况进行抽测,将查处一批超标排放企业。
一批小锅炉淘汰不彻底虚报完成今天,环保部专门通报了各督查组对涉及散煤问题的督查情况。至于结果型问责,他说,根据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排名,排名后3位且没有完成目标任务的要问责,而且问责对象是地市级领导干部。就正在进行的攻坚行动,环保部环监局局长田为勇透露,秋冬季强化督查执法力度会进一步加大,今年9月底前,散乱污要全面完成清理。8月底开始,雾霾频频施压北京等城市,使得今年秋冬季节的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形势愈发严峻。
一周发现1471个散乱污问题9月1日至7日是环保部第11轮次对京津冀及周边区域2+26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的首周,也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至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强化督查的第一周。其中,9月8日,督查组随机抽查了618个小锅炉淘汰改造具体点位,发现12个点位存在排查整改不彻底、虚报完成情况等问题。
97%的企业稳定达标排放是不能突破的目标底线。而环保部京津冀2+26城市雾霾狙击战也已全面打响。其中,上报已完成清洁取暖及燃煤替代的山东博兴县锦秋街道、城东街道等乡(镇、街道),正在铺设主管道或正在架设入户管道支架(支管道),燃气均尚未入户。两散中的散乱污9月底前要全面完成清理。
据刘长要介绍,纳入量化问责的事项主要有两个,即任务型问责和结果型问责。环保部说,已列入当地散乱污整治清单内应该完成任务的531家企业逾期未完成整改任务,其中,山西省晋城市、阳泉市和长治市发现问题最多,分别有186、108和96家。其中,虚报整改完成情况的737个,未按期完成整改任务的531个,涉气散乱污违法生产或有生产迹象的109个,未安装污染治理设施的54个。据环保部介绍,河北省保定市、河南省滑县和濮阳市发现这些问题最多,分别有391、166和76家。
无疑,今天秋冬季节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或仍有硬仗要打。已列入当地达标特别排放限制锅炉改造明细清单内的山西晋城白马王啤酒公司4吨锅炉未启用除尘设施。
据环保部介绍,对京津冀晋豫5省市抽查发现,1471个散乱污及集群点位存在环境问题。在刘长根看来,量化问责把大气污染治理任务与市县党委、政府责任捆绑在一起,一层一层、一级一级地把责任压下去,促使地方把工作做细。
田为勇透露,遇冬季重污染天气,根据不同的污染通道,环保部还将派出一个或几个特别工作组。环保部点名说,山西省黎城县佳苑宾馆和亚贸市场(澡堂)0.3吨锅炉仍在使用。同时,散乱污企业逾期未完成整改任务的情况仍较为普遍。刘长根说,这是任务型问责。环保部指出,散乱污企业虚报完成情况、逾期尚未完成散乱污企业整改任务、散乱污企业未停产整治等现象最为突出,占一周发现问题总数的93.6%。刘长根说,利剑高悬,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发挥震慑作用,以达到消除中梗阻,打通最后一公里的目的。
根据攻坚行动强化督查统一安排,这一周环保部各督查组重点对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综合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开展督查。田为勇表示,与往年相比,今年京津冀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方向更加明确,工业企业稳定达标,两散整治,错峰生产。
上报已完成整改的河南省滑县永达公司王庄镇养殖基地、滑县王庄镇建民新兴建材厂锅炉尚未拆除。错峰生产措施必须执行。
散乱污今年9月底前清理完成从8月底开始到今天上午,京津冀区域的北京、石家庄、保定等城市先后出现过不止一次的短暂重度污染过程实际上,无论对大企业还是小企业,环保部门都是一视同仁严格依法查处,决不搞看客下菜。
这同样给人一种环保督察只抓中小企业不抓大企业的错觉。环保部门对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就是应当零容忍,无论对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要一视同仁严格依法查处,决不搞看客下菜。环保风暴正越演越烈,有舆论认为,环保督察只针对中小企业,而放过大企业。中央环保督察组在各地督察中,受理的信访投诉基本上都是由中小企业引起的。
一刀切确实存在 但不能怪环保督察持续开展的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目前已实现31个省(区、市)全覆盖。每一个企业都要严格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合法排污、守法经营,谁都不要罔顾事实鸣冤叫屈,企图让政府放一马。
由于环保部门力量有限,长期处于小马拉大车的超负荷状态,对查处或根治中小企业、特别是那些惯于与环保部门打游击战的小企业的环境违法现象,常常是有心无力。这一种看法,显然是片面的,不符合环保督察总体事实,需要加以澄清。
实际上,各级环保部门在环境管理中,始终坚持把所有有污染物排放的企业全部纳入监管范围,而且对排污大户还实行重点监管。但不应将这笔账记在中央环保督察头上。
由于针对问题抓整改,给人的感觉便可能是环保督察只抓中小企业不抓大企业。之所以产生这种抓小放大的不实舆论,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信息不对称,公众对环保执法监管与督察的具体情况不了解。而大量的中小企业,特别是与群众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企业,往往都在居民小区旁、在群众身边,环保部门的执法行为公众更容易看得到。中小企业数量多、分布广,相当一部分位于工业集中区之外,离老百姓近,虽然单个企业污染物排放量不大,但排放扰民较多,群众反映较突出。
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些环境违法的中小企业受到处罚后,利益相关者别有用心地传播不实信息,故意把水搅浑,混淆视听,用这种消极的方式对抗中央环保督察和监管执法。中央环保督察来了,只好运动式地狠抓一阵,猛药去疴。
大企业往往位于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各类工业集中区,即使不在工业集中区内,与普通群众也有一定距离,环保部门对大企业的监管执法行为群众往往看不见、不知道。各地情况表明,中央环保督察有力推动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切实提高了地方党委政府对环保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
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地方确实存在着方法简单、粗暴执法、一刀切的问题。也有一些地方平时比较重视抓大企业,对存在诸多环境问题的中小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疏于管理。